- 手机:
- 18888889999
- 电话:
- 0898-66889888
- 邮箱:
- admin@youweb.com
- 地址:
- 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金秋九月,晨光清澈,杭州临平实验小学再次热闹起来。走廊上人影流动,三五成群的新教师们手捧精心准备的教案,步履轻快,交谈甚欢,眉眼间写满对新学期的期待。
人群中,教师郑琰从容走来,笑意清亮、神采奕奕。5年前,她还是一位初登讲台、略带紧张的“教学新兵”;而今天,她已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教师。从青涩到从容,郑琰的成长,是杭州临平教育沃土上无数青年教师饱满开启新学年的生动写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挑战,临平区深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该区通过系统化布局、多层次培养、全方位保障,构建起新教师规范化培养、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全周期提升“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学校5年内新增了100多名教师,目前中青年教师占比达66%,新教师培养成为学校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临平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吕婷介绍,该校已连续多年搭建新教师成长营,对35周岁以下的新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常规分享、现场考评、备课研修和模拟上课等。
“请大家看这个教学设计,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讲台上,郑琰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容不迫地指导小组进行课件设计。
据悉,为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临平实验小学还创新采用了“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的培训模式。在成长营中,常见资深教师扮演“问题学生”,新教师现场处理各类突发情况。这种沉浸式培训,让新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提升应对能力。
校级实践依托于区级系统的制度设计。临平区教育局推出的《临平区新教师三年培育“星计划”实施方案》,构建了区、片、校三级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教师成长通道。该计划将新教师成长划分为试用期、成长期和提高期三个阶段,最终助力其成长为教学骨干。
郑琰感慨:“前两年作为新老师,我更多的是配合团队教学。通过成长营的系统培训,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带领新教师排练课程。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教学技能上,更体现在教育自信上。”据统计,自“星计划”实施以来,临平区新教师的成长速度明显提升。通过系统化培养,多数教师在两三年内就能独当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临平区的“星计划”还特别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每位新教师入职都需参加师德承诺仪式,并定期参加师德专题培训。“我们不仅要培养会教书的老师,更要培养有教育情怀、有责任担当的好老师。”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负责人强调。
新学期伊始,临平区中职专业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乔司职业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凌静轻轻翻动着刚刚收到的15份特殊“作业”。她的指尖掠过一份份精心装订的论文封面,《培养乡村研学CEO》《测塑诊显·数字赋能中职模特一人一风格的培养策略》等,每一个标题,都凝聚着临平辖区各职业高中教师的专业思考与探索。
凌静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透露的思考痕迹,并颔首赞许。她发现,尽管有些论文在接地气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相较于暑假期间的初稿,每一篇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每一位加入工作室的老师都要撰写一份详细的成长计划。”凌静语气温和而坚定,“我会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方案。”5年来,凌静名师工作室已成功培养出一批“能教、会做、善研”的优秀教师。
在凌静名师工作室的背后是临平区系统性的名师孵化机制。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与管理队伍,临平区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的“传帮带”作用,系统性设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合称“三名”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不仅设立严格的准入标准,还实施动态淘汰机制。今年新出台的评估办法,对学员培养、课程研发等方面设置明确指标,确保“三名”工作室持续保持高质量与活力。如,已入选的工作室若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样会被淘汰。通过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示范课展示和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带动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教师发展新格局。
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的曹铭明老师是受益者之一。2020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母校教数学。曹铭明说:“我想带竞赛班,但缺乏经验,开始还有些担心。学校组建数学竞赛教学组,让我跟随经验丰富的张保才老师学习,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正是这种“传帮带”的机制,让曹铭明迅速成长。教学的第三年,他便可以独立带高中竞赛班。今年7月,他带的高一组学生在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了两枚金牌。
谈话间,他顺手拿出日历,在9月14日上做了标记——那一天,他将带7名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他感慨:“‘名师’工作室不仅是一个研究平台,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教师队伍的建设既需要内部培养,也需要外部引进。近年来,临平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签约合作,持续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招聘季中,我们在华东师范大学招聘了80名毕业生,其中研究生占比80%。”临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新鲜血液将充实临平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的支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对郑丽丽来说,临平是她职业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政策保障与机遇的全新起点。得益于临平区为引进教师推出的一系列贴心政策和制度保障,像她这样的外来优秀人才能更安心地扎根、更顺畅地发展。
2022年11月,郑丽丽告别教学多年的山东,通过临平区的人才引进机制,来到了临平任教。“工作两年,当被问及有没有评职称的想法时,我的回答是没有。”郑丽丽回忆,“因为跨省,想着很多材料不互通,已经做好了可能和正高职称无缘的准备了。”
转机来自临平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张国强的主动联系。通过分析个人发展情况、课题研究、获奖情况等,张国强为其列出了评职称所需补充的各项清单,鼓励郑丽丽送评。在张国强的帮助下,郑丽丽今年成功获评正高职称。
“评职称前,我和张国强老师一次也没见过,就能受到这么细心的指导,很感谢临平区教育局给予的关怀。”郑丽丽称赞道。
临平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锻造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通过系统规划、分层培养、多元引进,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链条,为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从新教师的“星计划”到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从本土培养到多元引进,临平区正在奏响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奏”。这支日益壮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成为推动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也让“学在临平”的美好教育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古巷深处,咖啡与茶香袅袅浮动,旋转剧场中水袖如云、掌声如潮,文保建筑里正低语着现代创意与千年历史的对话。 东晋时期,温州鹿城因“白鹿衔花”典故而得名。“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人民网杭州8月27日电 (记者张丽玮)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今天上午,潮钱塘·AI杭州——“AI+生物医药”创新研讨会在杭州市钱塘区开幕。会议汇聚了政府领导、顶尖专家、领军企业家及投资界精英,集中展示了钱塘区在“AI+生物医药”领域的生态活力与创新成果,并深入探讨了全球医药研发的共性难题与前沿技术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